央行再提"适度宽松" 市场吃下定心丸?
本报2月14日讯(记者 王明)今天上午央行官网发布最新货币政策例会纪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等表述引发热议。在春节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点,这份会议纪要给市场传递出什么信号?
政策工具箱还有多少空间?
"现在不是急转弯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周四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2万亿元,同比多增3800亿元。但小微企业主李建国仍有担忧:"去年申请的500万贷款批了三个月,今年能快些吗?"
分析师指出,近期可能祭出"组合拳"。继1月降准0.5个百分点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或再下调10-20个基点。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测算,预计二季度仍有50亿元规模的再贷款额度释放。
股市债市闻风而动
消息公布后,沪指午后翻红收涨1.2%。债市反应更直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个基点至2.89%。"这就像给市场喂了颗定心丸。"某公募基金经理打比方说,"但药效能持续多久,还要看后续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楼市调控"三条红线"政策未见松动。北京链家某门店经理透露:"首套房贷款利率还是4.1%,暂时没接到下调通知。"老百姓最关心的房贷利率会降吗?央行用"精准滴灌"四个字作出回应。
专家:走稳平衡木是关键
"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提醒,当前要警惕"三碰头"风险——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宗商品涨价、国内需求收缩。他打了个比方:"就像骑自行车,太快会失衡,太慢要摔倒。"
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数据显示,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超600亿元,创半年新高。这种热钱涌入会否影响政策节奏?央行外汇局负责人用"有足够的工具箱"作出回答。
未来怎么走?
盯着手机看行情的股民老周道出普遍心态:"政策是有了,可钱什么时候能流到我们手里?"这种期待背后,是超过3000万家中小企业的真实焦虑。
业内人士透露,下周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可能出台配套措施。就像拼图游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拼接方式,将决定最终图案的完整度。
这个春天,市场在等待一场"及时雨"。但雨量多大、下多久,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毕竟,庄稼既怕旱,也怕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