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挥别亚洲最大商业体
——26年老店关停背后,传统百货转型阵痛何解?
武汉江汉路步行街的霓虹灯依然闪烁,但王府井百货的红色招牌却将在月底熄灭。10月17日,这座扎根武汉26年的商业地标突然宣布闭店,引发市民唏嘘:"小时候买年货都在这儿,怎么说没就没了?"
从"顶流"到退场
1998年开业的武汉王府井百货,曾是江汉路的金字招牌。3.5万㎡的商场里,武汉人抢购过千禧年的新衣,挑选过结婚的三金首饰。2004年改造后,这里甚至率先实现从传统百货到现代百货的跨越。 但辉煌止步于2005年——武汉首家购物中心开业,外资品牌蜂拥而入,年轻人开始追逐快时尚和网红奶茶。老百货的柜台式销售,在体验经济浪潮中逐渐褪色。
财报数据揭开残酷现实:2023年华中区域营收下滑13.39%,武汉店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去年底传出的"闭店升级"传言,最终以彻底退场告终。 有消费者感叹:"现在逛街要的是拍照打卡,谁还逛老式百货?"
转型阵痛中的断腕求生
这不是王府井第一次"壮士断腕"。2023年至今,全国已有28家百货闭店,沈阳18年老店卓展、武汉28年的亚贸广场接连落幕。传统百货就像困在玻璃柜里的模特——看得见潮流,却跟不上脚步。
王府井的选择很明确:砍掉拖累业绩的百货,全力押注购物中心和奥莱。上半年,西单天通苑店变身购物中心,焦作百货改造成奥莱。在武汉,3.5万㎡的老百货将被改造成Happy站台1号仓,主打年轻化、沉浸式体验。 这种转型有数据支撑:今年上半年,王府井购物中心营收占比升至23.68%,奥莱增长至17.51%,而百货板块暴跌13.65%。
新战场能否破局?
50亿重金砸向武汉的王府井购物公园,29.74万㎡体量堪比小型城市;拉萨18.2万㎡的购物中心引入夜店、主题酒吧,要打造"西藏版太古里";京南奥莱UPTOWN开业首日,街舞大赛和摩洛哥巡游吸引上万人潮。这些新项目清一色主打"体验+潮流",与老百货形成鲜明对比。
但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北京王府井商圈中,银泰in88撤走所有奢侈品牌,改开小鹏汽车店和脱口秀剧场;东安市场转型买手制百货,600个潮牌能否撑起场面仍是未知数。有业内人士质疑:"购物中心遍地开花,王府井的差异化在哪?"
传统百货的生死考
当武汉市民在清仓货架前淘最后一件打折毛衣时,拉萨的Z世代正涌入新开的华为智能生活馆。这场新旧交替的商战中,王府井的转型像极了一部快进的纪录片——关停、改造、新生,每个镜头都写满行业阵痛。
百货时代真的终结了吗?或许答案藏在王府井的财报里:砍掉35.6%的营收比重需要勇气,但若不变,可能连剩下的蛋糕都保不住。 当消费者用脚投票,传统商业除了破局重生,似乎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