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受到更多的关注,专利申请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战场。为了能够在科技时代站稳脚跟,一些初创企业纷纷朝着专利技术方向进军。而专利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却让初创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初创企业专利申请几大误区:
1、技术创新成果选择走“商业机密”路线
后果:技术保密的成本未必比申请专利所花费的成本低,其次,保密机制风险高,窃取商业机密的间谍或者技术往往防不胜防。同时保密机制只具有独占性,而专利具备的独占性和分享性,会给专利技术更大可操作性。
2、未申请专利先投入市场看效果
后果:专利申请必须符合新颖性要求,专利新颖性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未被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换言之,如果不提前申请专利,就将产品投放市场,可能导致专利申请无效;
3、成果成型才申请专利
后果:现阶段,专利申请的基础不再是市场上存在的产品,也并非一定要求成型的产品,只要企业有了切实可行的想法,就可以着手申请专利,否则等到他人先行将该想法或者思路申请专利,而企业埋头钻研产品,*终必然导致损失惨重;
4、一项技术成功只申请一类专利
后果:有些初创企业认为一项技术成果只能申请一类专利。按照我国专利规定的专利类型有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一项产品发明可同时申请多种专利。对于核心的产品发明,若发明人只申请发明专利,而他人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那么他将先拥有产品的。发明人若使用该产品,反而构成了侵权;
5、专利申请未先进行工作
后果:有些初创企业在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提交专利申请文件,事先也未进行查询检索等准备工作,导致技术方案的重复率大大增高。而如果未事先进行专利检索工作,他人已经在某一技术方案申请过专利或者在相关文献中公开,企业再以这一技术去申请专利,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何时是专利申请的*佳时间?
专利申请实质上是对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一种保护,对于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初创企业而言,获得专利的授权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专利法规定:当两人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专利权授予*先提出申请的人。
遵循着“在先申请原则”,确定申请专利的时间成为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在先申请原则,对于简单的产品和技术,在初步构思时就可以确定成品与构思相差无几,那么可以在构思完成后提出专利申请,以*大程度的保证在先申请。
其次,对于较为复杂的产品技术,构思时只能确定基本框架,产品和技术可能随着研发的进行而逐步修改完善,成品与技术、构思相差甚大时,在构思时提出申请不但会浪费申请专利消耗的资源和精力,还会导致再次申请专利时影响产品的创新性。
总结,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根据实际的研发进程而定,需在确定新产品或技术研制的大体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专利申请。因为在基本结构和功能确定后,后续完善的小部分完全可以通过专利申请的撰写技巧使完善的部分也被囊括在专利授权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