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售电公司偏差考核?有什么办法可以规避
大家平常都会从电力交易中心文件中读到一些偏差考核的信息,也会听到哪个售电公司又被偏差考核的新闻,说到偏差,到底什么是偏差呢?
就是在电力交易过程中,预先购买的电量与最终实际用电量有差额,也就是偏差电量。出现了偏差电量,就会有偏差考核,是对偏差电量执行一个处罚性的罚款。
那为什么要考核呢?
因为电力是不能大规模储存的,电网处在一个发电和用电时时平衡的状态。目前的电力交易以中长期交易为主,如果一个电力用户没有按照之前交易的电量计划进行用电,就会打破这种平衡,那么电网调度就需要调整电厂发电计划,给电网和电厂运行造成额外的成本,所以就有了偏差考核。
目前各地的电力交易市场中,都存在偏差考核。那么电力用户是如何承担偏差考核的呢?
1.直接交易用户
偏差考核电量由电力用户自己承担,因为单个用户没有平摊偏差的能力,随意当预估电量不准时,自身承担的偏差考核风险比较高。以云南景谷盛鑫矿冶有限公司为例,自身偏差超过合同电量的40%,偏差比例过高,因而被交易中心处罚。
2.零售用户
零售用户的交易是由售电公司代理交易的,零售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出现偏差电量,可以汇总至售电公司,由售电公司平摊后整体考核。那么有些公司可能自身偏差较大,但售电公司汇总后整体没有偏差或者偏差较小,其偏差风险就可以减少或者免除。所以相较于直接交易用户来说,零售用户承担的偏差考核风险较小。
Q1:什么是用电偏差?
用电偏差=用户结算电量(实际用电量)-用户交易电量(前期购买量)
用电量正偏差,说明用的多买的少;如果是负偏差,就是用的少买的多。
Q2:什么叫偏差考核?
针对电量偏差制定的考核规则及惩罚措施可以叫做偏差考核——在电力交易市场开启之前,各省主管部门均针对最终电量结算结果产生的用电偏差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和惩罚规则,而由于用户(售电公司)侧原因(买多用少、买少用多)产生的偏差电量将在交易结算后由电力交易中心考核并公布相应的惩罚结果。
Q3:为什么售电公司要控制好购电量偏差?
一般来说,售电公司和客户签订的代理合同中会对价差分成方式及偏差考核内容进行专门约定,而为了赢得订单,不少售电公司直接替用户承担了偏差考核的责任。
这样做合同是能签了,可考核风险也加大了。目前,各省的偏差考核政策都在相继落地,因此售电公司想要在市场中及早站稳脚跟,必须把用电偏差控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下面的是目前售电公司在用的一些个办法,希望可以帮助到您。仅供参考!
1.用户培育法:
其实售电侧没有放开之前,大用户们也需要定期向电网公司报电量,因此,在用户侧做好电量预估是能有效降低用电偏差的办法之一。不少售电公司会专门派人协助客户,对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能耗情况及生产计划进行分析,帮助客户做好电量申报,从根源处降低了偏差考核的风险。
2.均摊法:
如果偏差电量为分子,用户用电量为分母,分母越大,分子占比则越小。因此,不少售电公司的做法是,尽可能扩大代理用户量,这样用电偏差带来的影响就被均摊,一个客户有了正偏差,另外一个客户的负偏差就能来接盘,这样总体看来偏差考核的风险就降低了许多。
3.转嫁法:
以云南、江苏等地为例,交易中引入了电量互保模式,也就是说售电公司可以找伙伴签署电量互保协议,在交易中转让或获取偏差电量,这样作为一种市场补充机制,把偏差电量转嫁出去,买卖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办法仅限于在放开电量互保的省份中使用。
4.预测法:
预测法直接说就是负荷预测,做好负荷预测,用电偏差控制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负荷预测该怎么做?需要对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分析,需要对用户当下用电数据进行监测,还有对用户生产计划及其他影响电量的因素条件进行分析。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做法就是,在用户端引入配电监测的设备,实时读取电量数据,然后结合历史用电量,加上企业的生产情况,引入电力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得出负荷曲线和预测结果,参考这个结果先进行电量申报,然后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对偏差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未来,当电力市场进入现货交易时代,市场对售电公司负荷预测和偏差控制能力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希望各位同仁能立足售电风口,见招拆招,抓住行业机遇,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售电公司的准入要求
1.首先成立独立法人公司,法人机构要有良好的企业信誉,不能有违法记录,经营场所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房屋的性质必须是商业性质,如有公司的情况下需要增项(添加经营范围,售电,售电服务,电力购销其中一项就可以)
2.资产不得低于2000万,
2000万-1亿资产年售电量6亿-30亿千瓦时(度)
1亿-2亿资产年售电量30亿-60亿千瓦时(度)
2亿牛按售电量不受限制
3.需要10名从业人员,一名高级职称,三名初级职称,电气电力工程师,六名初人员,电气电力经济相关B业证书,工作满三年,出具十名工作人员社保。
4.售电系统平台要具备电价的统计,电差的计算,合同的签订
满足以上要求就可以提交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