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投资持续收缩,市场格局分化明显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房企投资呈现出持续收缩的态势,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4 年,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新增货值为 22062 亿元,同比下降 31%。投资百强房企拿地金额为 10729 亿元,同比下降 31%,较 2020 年高点时已经下降了 76%。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拿地建面为 1056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1%。这一系列数据无不显示出房企投资规模的大幅缩水,投资热情明显降温。
从拿地销售比来看,2024 年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 0.17,创近五年新低。分梯队看,TOP10 房企拿地销售比为 0.25,较 11 月末上涨 0.04,TOP11-20 房企拿地销售比为 0.14,较 11 月末上涨 0.06,年末冲刺效果虽有显现,但整体拿地销售比的下滑趋势仍难以改变。这意味着房企在销售回款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拿地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大规模投入。
在市场集中度方面,2024 年 10 强房企新增货值占 62%,比 11 月末和 2023 年全年增加 3 个百分点,而 TOP11-20 房企今年新增货值仅占 13%,同比减少 6 个百分点,TOP21-30 房企仅占 4%,同比减少 2 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房企集中,未来市场集中度还将持续走高。这也导致不少中小房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生存压力增大。
目前的房企拿地格局呈现出少数央国企占主导、城投托底、民企持续萎靡的特点。在拿地金额 TOP100 企业中,央国企及地方国资家数和金额占比超八成。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建发房产、招商蛇口、中建壹品、越秀地产、中国金茂等央国企位列拿地金额前十。而民营企业拿地力度整体相对偏弱,拿地金额占比仅为 8.5%。部分大中型稳健民企如龙湖、滨江等仍保持一定投资规模,但多数中小民企投资规模锐减,甚至暂停拿地。
同时,房企投资高度聚焦核心城市,一二线城市成为首选。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中国金茂、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等央企投资均聚焦在高能级城市,TOP10 中 9 家企业投资金额中一二线占比超过 95%,越秀地产、滨江集团、中建壹品等拿地全部集中一二线。一方面是布局城市进一步减少,拿地金额 TOP10 的全国化房企 2024 年投资城市均少于 20 个;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则持续处在冷清的局面。这反映出房企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流入多、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核心城市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
即便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暖迹象,央国企投资也越来越谨慎,投资规模大幅下滑。在拿地金额 TOP100 中,央企、国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 36% 和 21%,占金额百强比重分别下降 3 和 2 个百分点,至 40% 和 19%。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整体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销售端恢复缓慢、居民收入预期尚未根本性扭转、市场库存规模高等,使得房企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并不乐观,不敢贸然加大投资力度。
对于 2025 年的房地产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核心城市投资可能局部火热,但企业投资整体仍将继续维持谨慎、分化的态势。克而瑞分析人士认为,在销售端仍未实现大面积、普遍性 “止跌回稳” 的情况下,企业投资侧仍不会有明显起色。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也表示,房企应把握市场窗口升级产品促回款,紧抓政策契机盘活闲置土地,实现资金回笼与换仓,改善现金流及资产负债表,投资方面需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聚焦核心城市等确定性更高的市场。
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当下,房企投资持续收缩,市场格局分化明显。未来,房企需在谨慎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业务领域,如城市更新、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以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否则,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之路将依旧漫长而艰难,这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