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领小赖最近有点懵。她不过是两年前买过一只LV包包,最近却频繁接到恒隆广场奢侈品柜姐的电话:"新到了限量款,要不要来看看?" 奢侈品店主动邀约的"反常",背后是销售压力的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上海恒隆广场的租户销售额暴跌23%,连LV母公司LVMH都在中国市场栽了跟头,亚太区销售额直接跌了10%。
买不动了?全球市场都"凉凉"
贝恩公司最新报告泼了盆冷水:2024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预计下降2%,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首次负增长。中国这个曾经的"奢侈品天堂"更惨,销售额预计暴跌20%以上。连最忠实的VIP客户都在缩手——要客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买奢侈品也开始比价了。
大牌财报集体"翻车"
- LV扛不住了:母公司LVMH上半年利润暴跌14%,卖包的部门收入直接少了2%
- Gucci跌惨了:一季度销售额"跳水"21%,中国区更是猛跌28%
- Burberry预警亏损:中国区销售额缩水21%,公司直接喊话"今年可能要亏钱"
大家为啥不买了?
"去年买的香奈儿CF包今年涨到9万,比爱马仕还贵!" 社交媒体上的吐槽道破玄机。三年涨价十几次,让中产直呼"高攀不起"。转头看看日本——因为日元贬值,买个LV能比国内便宜5000块,代购直播间直接卖爆。
商场比消费者更焦虑
曾经挤破头的奢侈品专柜,现在也开始"放低身段"。沈阳万象城悄悄引入轻奢品牌,上海环球港靠着周边居民日常消费逆袭成销冠。有业内人士苦笑:"现在商场招商,得捧着奶茶店求入驻了"。
这场寒冬还要熬多久? 虽然LVMH、爱马仕还在咬牙加码中国市场,但看着满大街的二手奢侈品店和直播间里的"平替"爆款,大牌们或许该想想——当logo不再是身份象征,下一个打动消费者的王牌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