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第一天,万科就放出了大招!一场管理层大换血,让万科新的权力分配图谱逐渐清晰,也标志着万科正式步入国资深度管理的新阶段。
2月5日晚上,万科发布重磅消息,宣布了管理团队人员的职责分工。辛杰在1月27日接替郁亮,成为万科董事会主席,全面主持集团工作。郁亮则担任执行副总裁,协助董事会主席,主要负责战略和房地产宏观研究。
万科的元老级人物解冻,担任监事会主席和工会主席,不仅要主持监事会和工会工作,还要处理博商、鹏金所及财顾事业部等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李锋、华翠、李刚这三位新上任的执行副总裁,都来自深铁集团。李锋负责开发经营业务,华翠主管集团办公室事务、党群管理、人力资源等多个重要板块,李刚则统领集团经营服务业务,包括物业、商业、长租公寓等多个事业部。
此外,韩慧华继续担任执行副总裁和财务负责人,刘肖负责集团战略与研究等工作,张海和朱保全分别担任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和物业事业集团的总经理。孙嘉负责商业事业部和印力公司,田钧接替朱旭成为董事会秘书。
同一天早些时候,万科还在内部宣布了多位高管的人事任命。这些新任命的人员,全部来自深圳国资系统,涉及集团总部多个核心部门,以及北京、华东等开发经营本部。比如,赵正阳拟任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总经理,王智余拟任北京区域管理部总经理,陈武拟任华东区域管理部总经理。
不难看出,万科正在从内而外进行“国资化”重构。尤其是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同时任命了总经理和两名副总经理,这是不是预示着万科要加大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的力度呢?
记者致电万科询问详情,可万科暂时没有回应。仔细研究万科这两份内部文件,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财务资金管理部和法务部都出现了两套管理班子的情况。这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呢?是为了平稳过渡,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
从民企标杆到国资成为第一大股东,再到如今国资深度参与,万科正在经历一场巨变。向国资化模式转型,成了万科当下最好的选择。
深圳市国资委负责人表态,市属国资国企资产超5万亿元,全年营收超万亿元,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推动万科稳健发展。深圳、广东和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万科稳定生产经营。深圳还会通过直接注资、划拨资产等方式,降低地铁集团资产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让它更好地发挥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认为,这样的表态兜底意味明显。万科新任董事会主席辛杰也表示,在各方及大股东的支持下,新管理团队有信心实现万科队伍稳定、财务稳定和生产经营稳定,公司已经对今年一季度债务偿付做好了安排。
据悉,万科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涵盖资产、债务、业务和管理机制革新。资产盘活上,聚焦核心业务,清理非核心资产;债务优化上,引入国资援助与市场化融资并举;业务重心调整上,回归住宅主业,谨慎布局新业务;管理机制革新上,引入国资治理模式与市场化激励并行。
万科创始人王石对此次变动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是国家队出手相助。在450亿元亏损和巨额债务压力下,万科能否依靠国资力量蹚出一条出路?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