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庞大的老年群体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专业养老机构数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需求,以下是一些满足庞大照护需求的方式:
优化现有资源配置
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打破医疗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壁垒,促进二者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例如,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联合体,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的互补。像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可以与周边的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定期派医生到养老机构巡诊,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住院治疗时,医院可以优先安排床位
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养结合功能,增加其养老服务供给。比如设置养老服务科,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康复训练等 “一揽子”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还可以建立家庭病床,开展上门巡诊、康复护理等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得到照护
推动机构多元化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专业养老机构,如给予税收优惠、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支持政策,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床位供给。同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展多种类型养老机构:除了传统的养老院,还应鼓励发展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可以选择日间照料中心,白天在中心接受照料和娱乐活动,晚上回家居住;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则可以入住老年护理院或康复医院,接受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治疗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院校教育: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中增加老年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养老服务管理等涉老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规模,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养老服务人才。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开展职业培训:针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例如,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康复治疗师培训班等,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考核评估等方式,使从业人员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还可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互联网 + 医养结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例如,开发医养结合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的实时监测、远程诊疗、在线咨询等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同时,通过智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等服务,如智能床垫、智能手环等,能够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轨迹
医养结合与中医药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防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医养结合模式。比如,在养老机构中设置中医诊疗区,开展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调理方案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费用的保障,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够促进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
完善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医保报销政策,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等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降低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其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